|
怒江琵琶肉制作培训班
课程介绍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的饮食文化,长期的发展留下了诸多特色美食。今天不仅要领略怒江的美景,美食也同样不放过。 侠拉,即肉酒之意。一般用鸡肉和上好烧酒作原料。做侠拉时,先将肉剁成小块,然后放在锅里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炒至脆黄时,稍退火再倒入烧酒,盖上锅盖焖片刻。经过这种特殊烹调方法加工出来的肉酒,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甜中带辣,特别可口,是滋补身体,强壮筋骨和治疗风湿病、妇科病的营养上品和良药,也是怒族待客的上好食品。 石板粑粑是贡山县独龙族、怒族的古老食品。石板当锅,草木灰铺底,摊入面浆烙制而成,香甜适口,风味独具。做锅的石板产自贡山县丙中洛乡青拉筒附近,火烧不坏,水浇不裂。用它作锅,放在火塘三脚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会粘在石锅上,烙出来的粑粑特别松软。 “琵琶肉”,是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制品。在怒族人过大年三十时,丰盛的晚餐桌上总会有一道肉色油亮鲜红、肉味浓烈香鲜、非常可口的腌肉,也就是怒族人制作的琵琶肉。琶琵肉腌制方法是:将宰杀后的猪刮毛洗净,开膛取出内脏,剔去骨头。然后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盐等调制的佐料面,还要抹上烧酒。用线把刀口缝好。在猪耳朵里各塞上一个核桃,在猪鼻孔里也各插一根粗细刚好能塞严鼻孔的小木棍。 放几天之后,取出木棍,灌一些盐水进去,再塞严木棍。同时在针线缝合处涂上一些核桃油。如此反复数次后,就可放在火塘篾笆上熏或晾在房头,等到干了之后即成一具完整的琵琶肉。一般情况下,头年腌制的琵琶肉要到大年三十晚上才食用。 傈僳族手抓饭是云南怒江大峡谷ZUI具传统风味和地方特色的一种美食。以本地特产的香米煮熟后倒在一个洗涤干净的簸箕内,在米饭上放切成小块的黄焖小猪肉、火烧鸡、熟火腿和油煎土豆、凉拌鱼腥草、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然后盛一碗鲜鸡汤在每一个客人前面。客人在吃“手抓饭”前必须先洗手,然后大家围着簸箕做在一起,以左手当碗,右手当筷,边吃“手抓饭”边喝杵酒。在“手抓饭”时,主人还会唱着动人的祝酒歌,向来宾一一敬“同心酒”,直到客人酒足饭饱才结束。 漆油鸡,傈僳族的传统美食。把宰好的鸡剔洗净切块,以漆油焖炒五六分钟,洒入适量烧酒,配以八角、草果、食盐,加适量水,炖二三小时即可食用。当地的鸡都是野外放养,味极为浓香。有的人吃过会过敏(漆油是通过漆树籽提炼而来),所以刚开始可以尝试的先少吃一些,确定自己是否会过敏。 包谷砂稀饭 ,怒江传统主食,用包谷舂成大粒的包谷砂、把大粒包谷砂放入土锅,一次放足水,在文火上慢慢熬煮。煮开后再放进适量火腿丁、四季豆、香料等配料,熬煮4-5个小时之后,汤汁呈糊状,就可取出,佐以辣椒、咸菜。这时稀饭香鲜,咸菜开胃可口,令人吃后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