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奤奤面制作培训班
课程介绍
关中八大怪之一的“面条像腰带”指的是什么面? 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地方音biangbiang面)。 关于这种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清朝康熙四十三年 (1704年),康熙扮成商人巡视新疆、甘肃,路过陕西西安临潼区鱼池村,住在一家姓房的家中,房家做了一顿家常便饭 “奤奤面”,康熙吃后赞不绝口,并询问做法,主人说了三句话:“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并介绍了原料、辅料和制作要领。康熙回到北京后,还想吃别有风味的“奤奤面”,就命御厨按房家传授的方法制作,但未能成功。康熙又下诏将房氏请进北京为他做面,这才一饱口福。此后,康熙还恩准鱼池村不纳粮,风味小吃“奤奤面”也名声大振。 奤奤面,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食品。民谚云:“油泼辣子奤奤面,越吃越美赛神仙”。群众喜爱、嗜食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奤奤面,与清代康熙皇帝还有一段饶有兴趣的联系。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冬十一月的一天,一位骑着毛驴商贩打扮的人悄悄来到了临潼县鱼池村,在村西头姓房的家里住了下来。房姓本是普通农户人家,没有山珍海味,就给做了一顿农家便饭奤奤面。这位客商一见这别具风味的民间面食,食欲倍增,食后更觉清爽可口,回味不绝。询问做法,主人伸出了三个指头,说了三句话:“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交待了原料、辅料和制作要领。 两个月后,人们纷纷传扬,那位在房家吃奤奤面的客商,原来就是当朝皇帝康熙,他巡视新疆、甘肃,路过陕西时作了那次微服私访。他回宫之后,经常回味这顿美餐,就命御膳房高厨按上述三句制作秘诀烹制。但是,尽管御厨费尽了心机,怎么也制作不出来。康熙无奈,只好下诏将这位房姓农夫请进北京,给他做了一顿奤奤面,才饱了口福。他高兴之余,问及庄户人家有何需求?农夫言及连年歉收,纳不起皇粮,康熙皇帝当面恩准予以赦免,过后又下达了正式文书,烧毁了20多顷土地的地契。至今鱼池村和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清朝时鱼池村不纳粮的传说,风味面食奤奤面的知名度也更加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