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1-2870-8754

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首页 >> 餐饮技术 >>餐饮资讯 >> 陕西十大名小吃 陕西十大美食排名
详细内容

陕西十大名小吃 陕西十大美食排名

陕西十大名小吃 陕西十大美食排名

陕西十大名小吃、陕西十大美食排名、陕西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陕西最著名的风味小吃、西安十大美食排名、陕西小吃有哪些的特色、西安名吃十大排行榜。

陕西十大名小吃于2016年第26届中国厨师节上选出,肉夹馍、牛羊肉泡馍等十佳小吃入选。第26届中国厨师节在陕西渭南举行,作为厨师节重大活动之一的中国盛宴陕菜品鉴大会暨陕菜品牌颁奖仪式同时举行:评出陕西十大小吃。肉夹馍、陕西凉皮、牛羊肉泡馍、葫芦头、biangbiang面、陕西饸饹、臊子面、锅盔、千层油酥饼、金线油塔被评为陕西十大名小吃。

u=384675894,4111144274&fm=26&gp=0.jpg

一、肉夹馍:

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肉臊子中放食醋)、潼关的潼关肉夹馍(与白吉馍不同,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内部呈层状,饼体发胀,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时温度以烫手为佳,且老潼关肉夹馍是热馍夹凉肉,饼酥肉香,爽而不腻)。肉夹馍是陕西著名小吃。

肉夹馍做法:

原料

3杯中筋面粉、1杯温水、1又1/2茶勺酵母、2茶勺色拉油、1/4茶勺盐。

肉馅部分:

2磅猪腿肉(约900克,半肥瘦最好,但喜欢瘦一点的)、1锅老卤汁、1瓣蒜、2枚香叶、2颗直提纤、4颗丁香、2枚八角、1/4杯酱油、1大勺老抽、2大勺白糖、1/4杯料酒、1块姜(拍扁)、1茶勺花椒、1把干红辣椒、1/2茶勺十三香、1段桂皮、1茶勺蚝油、1枚草果,拍破、盐适量、水适量、4个青辣椒、1小把香菜。

u=1879707511,1993525209&fm=26&gp=0.jpg

做法

1、往面包机里面放入所有的原料,启动面团程序,由面包机自动揉面发面。

2、发好的面团拿出来,揉掉大气泡,均匀的分成12等分,或者根据自己的喜欢的大小决定。然后依次将每个小面团揉圆,用擀面杖轻轻的擀成小圆饼。

3、小圆饼再度发酵15到20分钟后,锅用小火烧热,喷一点点油,把面饼两面烙到金黄色,平均每面12分钟左右,因为做的小饼个头很小,就在锅里直接烙熟了,不必再送到烤箱里面烤,如做的饼个头大的话,在饼的两面煎成金黄色以后,需要送入烤箱烤熟的。

制作过程

1. 五花肉切块入锅,倒入没过肉的清水,水开焯去浮沫后再煮3分钟左右,把肉捞出,水倒掉不要。

2. 锅内再次倒入清水、焯好的五花肉,大火烧开,放入调料:红烧汁3大勺、香叶3片、八角2粒、桂皮半根、花椒5/6粒、陈皮2片后,改小火慢炖。

3. 炒锅炖一小时后,改入砂锅,继续小火慢炖,共炖3个多小时,肉肉超级喷香、酥软(改不改砂锅无所谓)。

4. 酵母溶于温热(3-40℃)的清水并静置5分钟左右,然后倒入面粉中,先用筷子把面搅打成雪花状,然后用手和面,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盖子或保鲜膜静置发酵。

5. 大约1.5-2个小时,面团发酵至2倍大,中间戳洞不会缩,就可以啦。

6. 将面团分成7-80g左右的小面团,六个。取一个,擀成长条,然后卷起。

7. 卷好后立起来,拍扁成饼。

8. 饼大小嘛,比手掌略大;厚度嘛,不到1cm。

9. 拍好的饼放入干干的无油无水的平底锅中,小火煎熟至两面金黄色,关火,焖5-10分钟。

10. 尖椒、香菜和顿好的五花肉混合,加点儿肉汁剁碎备用。

11. 烙好的饼,中间横着切开不要切断,把肉碎夹入饼中,然后开始大快朵颐吧!

u=3469524664,3109587053&fm=26&gp=0.jpg

二、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为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麦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一般凉拌食用(但在汉中地区,热食更为广泛),种类繁多,制作方法各异,调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凉皮历史久远,凉皮传说源于秦始皇时期,比较常见的种类有有麻酱凉皮、秦镇米皮、汉中面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等。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几种。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锣里面,摇支凉皮锣使其平平地铺在锣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米皮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汉中面皮 因产地于汉中地区而得名。将大米淘净,浸泡后磨成浆,然后以特制的面皮锅刷上油,舀适量米浆倒入,置滚水中,稍蒸便熟。趁热食用,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岐山擀面皮 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只要先将小麦粉洗出面筋,再把淀粉擀成薄饼,最后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而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锣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面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

u=2075327349,155899682&fm=26&gp=0.jpg

陕西凉皮做法:

凉皮品种多样,各地叫法也有差别,做法上差异很大,每一种有每一种的特点,每一种也有每一种的特色。在详说各种凉皮的特色之前,先介绍一种专门用来蒸制凉皮的工具——凉皮锣。皮子罗是用白铁皮制成,圆形的,一圈有三到五厘米高的边,锣有大有小,家里自用的一般不大,直径约二三十厘米,若是开店用的锣就大多了,直径可达50厘米。使用时,每往锣里倒面糊前要先在锣中抹一层食油,用完之后,将锣洗净凉干,再给锣里均匀地抹一层油,以防生锈。一般家里都会准备两个以上的凉皮锣,在做凉皮时可以倒换着用。

u=342231159,1945162495&fm=26&gp=0.jpg

三、牛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做法:

制作材料

主料:烙饼(标准份)200克

辅料:黄花菜(干)50克,木耳(水发)50克,粉丝50克,青蒜10克,香菜10克,羊肉(熟)100克

调料:盐4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

u=2359113925,1409548506&fm=26&gp=0.jpg

制作流程

先将烙饼掰成碎块;

黄花、木耳洗净撕碎;

粉丝泡发;

青蒜洗净择段;

香菜择洗净;

卤羊肉切片备用;

将掰好的烙饼放到锅里,加入羊肉汤,放入黄花、木耳、粉丝、青蒜,煮熟;

调入盐、味精、胡椒粉拌匀,盛入碗内;

放上切成片的卤羊肉,撒上香菜即可。

泡馍讲究汤清肉烂,煮汤是最重要的,骨汤和肉汤分开煮,肉先腌制20小时,再煮8-12小时。常见煮泡馍汤,一口近1米口径的大锅,下的调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装满满一袋,投到锅里煮。讲究的卖家都是把一锅汤卖光就关门,所以味道好的泡馍店几乎都是早上7点开门,下午1点左右就关门了。

u=3327801254,816089544&fm=26&gp=0.jpg

四、葫芦头

葫芦头,陕西西安传统特色小吃。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葫芦头的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

吃时顾客先把馍掰成碎块儿,厨师再把猪肠肚和鸡肉、海参、鱿鱼等排列在碎馍块儿上,用煮沸骨头原汤泡三四次,然后加熟猪油和青菜等。吃时佐以糖蒜、辣酱等,鲜香滑嫩,肥而不腻。相传,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将烹制猪肠肚的方法传授给长安一家饮食店店主,并将一个药葫芦赠给店主调味。店主按照孙思邈的指点改进制作方法,长安“葫芦头”从此有名,千年流传。

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做法:

食材准备

猪肠、猪肚、猪骨、母鸡1只、食盐、面粉、调料(花椒、八角、上元桂等)、水海参、水鱿龟、虾等海味、粉丝。

u=2078015397,320897385&fm=26&gp=0.jpg

制作步骤

1.处理肠肚。要通过挼、捋、刮、翻、摘、回翻、二次援、漂洗、二次挼、笊、三次捋、煮、晾等十二道工序,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

2.熬汤。先将猪骨头洗净砸断,投入锅内。添水烧开,撇去浮沫,见汤色发白时,下肥母鸡1只,食盐适量,烧20分钟后,放入调料包,小火继续熬至汤浓。

3.制烧饼。用面粉烙烤成小烧饼,并且必须用手掰成碎块,以便浸汁入味。把掰好的馍盛入碗中,加入切成小片的肠吐,配以肉丝、粉丝,用滚开的沸汤泡三四次,配上水海参、水鱿鱼、虾等海味,即可食用。

u=1480303630,935639741&fm=26&gp=0.jpg

五、biangbiang面

Biángbiáng面(汉语拼音:Biángbiáng miàn,biang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由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烧热的植物油即成。

陕西饸饹。

主料:500g面粉、1个西红柿、1个胡萝卜、1块豆腐、1块后腿肉、1个土豆、200g水。

配料:油泼辣子、适量酱油、适量盐、1小勺五香粉、1勺细砂糖、3g酵母 适量豆芽菜、适量青菜。

制作步骤:

1 准备好所有食材。

2 土豆,胡萝卜,豆腐,后腿肉全部切成7毫米左右的小丁,西红柿切块备用。

3 锅里到一点底油,放细砂糖,炒糖色。

4 放入切好的肉丁翻炒上色,盐,酱油,肉哨子炒好备用。

5 锅里倒一点底油,放入切好的土豆,胡萝卜丁翻炒。

6 放入盐,五香粉。

7 倒入豆腐。

8 翻炒出锅备用。

9 到入切好的西红柿。

10 加点水,炒制成西红柿酱。

11 倒入炒好的土豆,胡萝卜,豆腐丁。

12 收汤(不能收干),倒入酱油调味。

13 面粉,酵母倒入盆里,加水。

14 边揉边加水,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这个面要偏硬。

15 醒发1小时,不要完全发,松弛下面团就好。把面团分成大约70-80克一个的小剂子。

16 面团搓成条。

17 放入盘里,刷层油(可以稍微多刷点)。

18 盖上干净的袋子或者保鲜膜,松弛15分钟。

19 松弛好的面条擀成牛舌状。

20 用擀面杖在中间用力按压一下。

21 把牛舌状的面片拿起来,从中间开始向两边均匀的扯,此时很好扯,因为面软硬适中,表面有油。可以扯到半米多长。

22 然后从中间扯开(就是刚才擀面杖按压的地方)。

23 扯的时候注意,一头扯断,一头不要扯断,这样,一根面足有一米多长。

24 锅里水烧开下面,面快好时下入豆芽菜和青菜。这个面很好熟,3分钟左右,捞出浇上菜和肉臊子,油泼辣子拌匀即可。

u=2967943837,983228149&fm=26&gp=0.jpg

六、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在陕西关中平原及甘肃陇东等地方流行。

臊子面历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鸡蛋等,做法简单。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臊子面做法:

原料

臊子面最为重要的是臊子汤,臊子汤是臊子面的灵魂。做汤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几种:

肉臊子做法

选较肥嫩带皮的猪肉,七分瘦,三分肥。将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烧开的油锅,不断搅拌翻炒,火不可过急,也不可过缓。大约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末,去腥,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碘盐。当肉为六成熟时加陈醋,翻炒,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花椒等调味品(当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适的调味品),当九成熟,快出锅时加入适量红辣椒粉,搅拌,微炖一会,即可出锅。期间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火不可太猛,太旺则肉可能炒老了或炒焦了,辣椒面烤糊了影响汤的色泽;火候不够,肉不熟,肉的腥味去不尽,而辣味渗的太深。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鲜、嫩、辣,而油鲜红光亮而不是很辣。这即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

入汤菜作法

木耳,温水泡开后,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热清油,煎至蛋黄色,出锅,切成细小菱形状,待用。

鸡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黄花菜(针金),温水泡开,切成约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净,晾干,切成细小片,留用漂菜。

底菜:一般为胡萝卜,切为细小的末状。如果在肉臊子刚出锅,锅中留有适量的臊子中直接炒最好。也可在凉锅中先用适量臊子热锅,再倒入胡萝卜末,同时旺火翻搅,放 入碘盐。半熟时,文火慢慢的焖,同时要勤翻动,一直将锅中的水分焖干,在菜快被焖熟时,放入味精、花椒等调味品。在此中要根据热锅的臊子和菜的比例,控制油和辣味合适。面有传统手擀面和机压面:手擀面,面要做到韧、劲道,沸水出锅有光泽。通常是生面做好,揉团,蒙上湿布放五六个小时后再擀,这样面有韧劲,易于擀薄切细,沸水出锅有光泽,面劲道滑润。机压面多为结婚丧葬等亲朋较多时用,节省人力和时间。

调料

选铁锅最好,注清水,旺火沸腾,放入肉臊子,再让水沸腾。后将准备的木耳、鸡蛋、黄花菜、底菜入锅,并根据需要再行调味,旺火滚沸后文火热之,加漂菜。汤要注意色正,即红、鲜、亮。汤味也可根据口味微调,但要保持酸、辣、鲜基本口味,汤成。将热汤浇到刚出锅的面上即成一碗汤滑味鲜、香美可口的臊子面。配汤是臊子面的关键所在,所谓一碗面,七分汤,汤很重要。

以上即为臊子面的基本做法,而要做得一手地地道道的臊子面,要注意许多细节,炒肉臊子和配汤时尤为重要。岐山臊子面味以酸辣为主,要在配汤时注意。关中其他地方依据也有各自口味。一般而言,越靠西的地方醋放得越少,越靠南的地方辣椒放得越多。

操作

第一步:准备工作

1、用碗盛些水,里面在放些碱粉融化开。〈目的是用来和面,面煮熟后吃起来筋。〉

2、在盆里倒些面粉,用刚化开的碱水和面,和出的面粉湿度用手抓一把面,放开后面粉散开为宜,但不可太干,多揉搓些,放置一会儿后,用压面机压或用手擀。最好是到市场去买现成的又薄又细又长的机器压面。

3、切少许姜末。〈目的是用来炝汤〉

4、切几根红萝卜成小四方块状,还有木耳成小块状,黄花成小段状。

5、将豆腐切成大片状,放在熟油锅里炸至发黄时捞出,切成小条状。

6、用鸡蛋再摊些鸡饼,切成菱形块状。

7、切多许葱花,以备用。

第二步:制作过程

1)炒菜

在锅里倒少许菜油,等熟后将切好的红萝卜、木耳、黄花倒入炒熟。

2)做汤

1、在锅里倒少许菜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再倒如食盐、调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后,用慢火烧,让汤继续翻滚,这样味道会更好。(注意:盐、醋放时要一次到位,最好一次放好。)

2、在往汤里放少许鸡精(放鸡精味道最鲜),可尝一尝口味如何,要是味道还是有些淡,可再放些适量的盐和醋。

3、再往汤里放切好的鸡蛋饼、炒好的底菜、切好的豆块、猪肉臊子。

4、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往汤里放切好的葱花、辣子油。

3)在另一锅里下面,等面熟后捞出。给每人尝芫块头的样子后,乘制作好的汤,即可食用。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颜色鲜艳,气味浓香,味道好吃。面条是 薄、筋、光。汤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

u=1061010436,3653602923&fm=26&gp=0.jpg

七、陕西饸饹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又叫huó luǒ,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劲道、质软,烹饪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适合于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能按普通方法做成面条的面类。在北方尤其是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常见

饸饹是中国民间传统面食小吃,作为中国北方最常见的面食吃法之一。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经常饸饹用的是荞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饸饹流传在山西,陕西的陕北、关中地区,河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一带。美味可口,香气逸鼻,在北方地区颇受欢迎。

羊肉饸饹是陕西渭南的一种特色面食,做法简单又比较美味。制作方法以荞麦为主,加上红油辣子的羊肉汤和肉,是渭南地区极为特色的美食。对于很多在外的朋友回家都会去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羊肉饸饹。羊肉饸饹有鲜嫩的羊肉做辅料,味道独特。在陕西渭南地区韩城那一块的城乡婚礼,孩子过满月都做羊肉饸饹作为早餐。希望更多的人来尝尝陕西的羊肉饸饹。

u=1279016685,342266922&fm=26&gp=0.jpg

八、锅盔

锅盔(英文:guokui),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泾阳锅盔.武功县锅盔、长武县锅盔、岐山县锅盔,扶风县锅盔,凤翔县锅盔,西和锅盔。

锅盔做法:

食材

主料

小麦面粉415g

辅料

温水230ml、酵母5g、绵白糖10g、芝麻2小勺、精盐5小勺、五香粉2小勺、孜然粉6小勺、豆油适量

步骤

1.面粉、酵母、温水、白糖、1小勺盐,混合,和成光滑面团,放温暖处发酵。

2.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排气揉匀。

3.将面团分成两份,将每一份揉匀。

4.将每份擀成薄片。

5.涂上油。

6.撒上2小勺盐、2小勺五香粉、3小勺孜然粉,涂匀。

7.自下而上,紧紧的卷起。

8.稍微搓长。

9.盘上卷,尾端塞入下面。

10.稍稍擀薄。

11.撒上一勺芝麻,用擀面杖再擀几下,擀成生坯形状。

12.做好的两个锅盔生坯盖上锅盖发酵30分钟。

13.苏泊尔“火红点”2代无油烟炒锅倒入一点油,不用太多,此时锅中红心为非实心状态。

14.当苏泊尔“火红点”2代无油烟炒锅锅中红心变为实心,说明达到最佳烹饪温度180左右,此时烹饪无油烟。

15.所以此时我们轻轻放入二次发好的锅盔生坯。

16.小火慢烙,烙好一面,轻轻翻面。

17.烙成两面金黄即可。

18.烙好的锅盔,出锅放入平盘,切块食用。未吃完的,晾凉后盖上布,防止变干硬。

小贴士

1 、温水的量要根据面粉的吸水性不同而有所增减。

2 、面要和得比做馒头的面软一点,锅盔烙完后才会松软。

3 、西北的锅盔都好大,不适合家庭制作,这个锅盔是改良后家庭版的,用了将近一斤的面,做了两个锅盔,如果想要吃大的可以不用分成两份,把两个锅盔用的调味料的量合并即可。

4 、卷和盘的时候一定要紧一些,这样烙出来的锅盔才不会结实。

5、 二次发酵可以省略,不过最好不要,因为二次发酵可以让生坯更蓬松、才会出来锅盔的厚度。

6 、烙的时候一定要小火,让锅盔慢慢用膨胀,口感更好。

7、 未吃完的锅盔,晾凉后盖上布,防止变干硬。

u=2222067087,2115403068&fm=26&gp=0.jpg

九、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是陕西特色小吃。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相传,油酥饼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经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经制酥、和面、制饼、煎烤而成。

千层油酥饼做法:

油酥饼用精白面粉、菜油和适量的碱、椒、盐等制作原料。经制酥、和面、制饼、煎烤等工序。制酥时,油、面比例为一比三,将油烧熟后倒入适量面粉反复搓揉,搅拌成面絮,再加温水揉成面团,拉成长条,涂以清油,揪成一两重的小面团,在其上再抹油并逐个搓成三寸左右的长条状;制饼时将以上长条压扁擀薄,加进油酥和椒盐,再一手扯面,一手卷面,扯成约二寸宽,一丈二尺长薄片,边扯边卷,层叠不断,最后卷成螺旋状;煎烤时,将卷好的小圆饼排在锅内,火力均匀。三分钟后,提开鏊锅上层,将圆饼淋油换位再烤,直至火色均匀,两面焦黄即可。

u=3400293922,3660784228&fm=26&gp=0.jpg

十、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金线油塔做法:

烹调方法

笼蒸

味型

葱酱味咸香味

原料

面粉500克,猪板油200克,五香粉、精盐、葱段、甜面酱等。

制作

1.调面。这是用少量的水将富强粉搅成絮,搓成硬团,再点水调软,用布盖上盘5分钟;

2.拉丝、盘形。把面团擀成三分厚的大方片,将撕去皮膜、切碎的猪板油丁和拌匀了调料面的食盐,均匀地抹在面片上,然后将面片卷起,切成长条块,每条再擀成一分半厚了片,再切成细面丝,用手扯开,拉成细丝,卷起盘成圆塔形,即成油塔;

3.笼蒸。在笼蓖上铺一层薄面片,将油塔有次序地摆好,上面再盖一张薄面片,旺火上笼蒸约30分钟熟。

上桌的金线油塔通常装在盘子里,看起来像个小馒头,用筷子提起塔尖抖一抖放到自己的碗里,瞬间就看到油塔变成一碗松散的金线,闻一下喷香扑鼻,吃到嘴里松松软软,面粉和猪油竟然这样协调。

u=3950538042,1052637064&fm=26&gp=0.jpg

食疗作用:

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脾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

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除了以上十大特色小吃以外,大家都知道陕西小吃很出名,各种美食应接不暇。那么对于陕西小吃这些技术你见过几个?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擀面皮、比如我们最常见的肉夹馍、再比如陕西人天天吃外地人却从没听过的空心挂面,陕西小吃技术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陕西人对挂面的喜爱那可不是一丁点,如果你到陕西人家可以吃到农家做的臊子面那你就是上宾了。一般陕西人在过年,待客时候才会做农家臊子面。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培训课程

关于我们

学习资料

联系我们

学习热线:

13128708754(电话/微信同号)

关注我们

浏览手机站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